您的位置:首页 > 心希望·心科普 > 详细

浅谈青少年的生命教育

发布时间:2023/9/18 16:47:01文章来源:本站

根据《2022年中国青少年自杀报告》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年有10万名青少年死于自杀,这无疑让人感到痛心和惋惜。青少年本身处于叛逆期,认知、情感和意志力等心理各方面机能发展不平衡,学业压力、亲子矛盾以及人际交往不顺畅等引发的心理冲突成为青少年群体的普遍问题。学校和家庭如果没能适时合理引导,或者采取比较偏激的教育方式,容易导致极端事件发生。青少年不懂得珍爱自己、珍惜生命,在情绪失控的情况下出现自伤自杀行为,除了上述一些原因外,家庭、学校和社会对青少年生命教育的不足或者缺失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因素。

什么是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指通过个体认识自己,并理解生命的本质和意义,从而积极地追求人生目标、创造美好生活的教育。生命教育包含三个层次:一是个体对自己身体和心理状况的正确认识,自觉培养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树立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积极向上的生命观;二是养成珍惜时间、热爱劳动、不怕困难、敢于拼搏等良好品格;三是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掌握一些必要的技能。因此,生命教育首先是对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教育,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学会珍爱和保护生命。

青少年正处于心理上的“第二次断乳”,自我认同与角色混乱的冲突是这个阶段的青少年主要面临的成长课题,顺利地解决这个危机,会使青少年变得更加成熟和社会化。大量研究和事实表明,自我认同感较好的青少年,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体验到较强的自尊和自信,热爱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而自我认同感较差的青少年,却常常体验到自卑和沮丧,他们自我评价较低,常常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觉得自己被人排斥,对于自己的社会角色认识模糊,找不到前进的方向, 感到生活没有意义、生命没有价值。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对于生命意义的认识和体验会逐渐丰富、不断深化。他们不仅感受到自然的生命,而且感受着社会的生命和精神的生命。他们不断在内心追问自己:人为什么而活着?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是什么?他们不断地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对生命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和理解。

实践告诉我们,人对生命的态度往往取决于内心的自我信念,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个体,往往拥有健康的身体,健全的、积极的自我意识与信念。生命教育要着力培养青少年生命安全、生命关怀的意识和技能以及对于生命成长的反思能力、生命意义和价值的积极探索精神,等等,使青少年的心智不断成熟,从而建立个体生命与内在自我的和谐关系。

如何进行生命教育呢?有效的生命教育常常体现在现实生活中是一种身教重于言教的特殊教育,以具体的行为或举动教育人,才能真正影响人,感化人,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人格的陶冶,影响人的心身成长。因此,生命教育必须注重实践教育的作用。比如学校可以通过一些课外活动进行生命教育,如请交通警察青少年作报告,讲讲交通事故对生命的无情吞噬给生者造成的哀痛,请消防员讲讲他们如何争分夺秒与水火争夺珍贵生命的瞬间让他们理解生命的珍贵和脆弱;也可以组织青少年参观婴儿室、手术室等,了解生命的起源,让他们体验生命的喜悦理解生命的尊严,形成正确的生命态度和正确的生命意识

当然,生命教育必须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近年来国家在逐步建立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生命教育不是学校的事情,更是全社会的事情,社会各方面应该全力配合,形成一个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氛围,共同担负起对青少年生命教育的责任。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对生命的态度决定子女的生命态度。在一个积极、乐观、奋进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必然会有健康的人格,懂得珍爱自己和尊重他人的生命。

印度伟大的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气息。生命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青少年懂得生命是至高无上的,是值得热爱、敬畏与珍惜的,是美的价值的体现,要善待自己,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也尊重他人的生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直面学习、生活中的挫折和困境,笑对人生才不会轻易伤害自己、放弃生命,充分享受到自己生命的乐趣,这就是生命教育要达到的境界。同时生命教育能够帮助青少年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社会和生活的挑战。

        

                       刘雨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