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服务最能彰显仁爱、亲情、关怀的力量。 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以争创三级甲等精神卫生专科医院、走标准化建设之路为主线,扎实推进责任制整体护理,以病人为中心,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护士成为病人贴心的“病区亲人”。 责任制整体护理,“我的病人我负责”。7月22日,高新区东张村一位“解锁”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被送到市精神卫生中心男三病区,责任护士第一时间迎上去,帮助病人进行理发、洗澡等卫生处置,协助病人换上干净的衣服,然后向病人介绍病区相关情况,并就病员餐厅、热水器、卫生间、防跌倒扶手等
“一医一患一诊室”的就医环境,病区走廊温馨的防跌倒设施,崭新的温控热水器,病员餐厅保护性的防噎食专座……在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舒适的医疗环境,崭新的服务模式,高度便民的服务流程,都体现了人性化的理念,每一项举措背后都有一个充满深情的故事。 自去年以来,市精神卫生中心迎来良好的发展契机:争创三级甲等精神卫生专科医院,以病人为中心,走医院标准化建设之路。 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并举、重在内涵”的指导思想,完善制度,规范流程,对照标准强抓落实,遵循 PDCA 原理,持续质量改进,医院管理和医
文化是管理的最高形式,是医院灵魂和价值取向的生动行走。 多年高度重视医院文化建设的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在加快医院标准化建设中,更赋予了崭新的文化内涵。 近年来,市精神卫生中心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五一巾帼奖状”及“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山东省诚信医院”等荣誉称号。精神科获评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省医药卫生重点学科、市卫生行业首批名科;临床心理科获评省医药卫生重点专业、市卫生行业首批名科。精神卫生中心被确认为滨州医学院临床教学基地、华北理工大学附属淄博医院教学实践基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
在中国传统节日中,中秋节是一个亲人团聚的节日。今年的中秋节,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女二病区洋溢着一种别样的气氛,病区早早就为不能回家过节的病人准备了月饼、水果、水饺,病人和陪护亲属早已升腾着过节的喜悦,但医护人员们却凝结着一种若有所失的情愫,此刻他们正在想念一位共同的“亲人”,这就是在这里住院5年的烟台患者杨培军。 杨培军是市救助站转送来院的“三无”病人。她患有精神分裂症,2011年由于家人疏于管理走失,在恍恍惚惚中来到了淄博,被救助站发现后转送市精神卫生中心治疗,由于长时间没有恢复记忆,始终不能
“谢谢大家的关心!你们给了我战胜病魔的勇气,我一定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回到大家身边。” 9月30日,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职工安姿颖手捧着医院同事们捐助的爱心捐款,心里暖融融的,激动地热泪盈眶。 安姿颖是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的一名普通护士。她工作上勤勤恳恳、做人踏踏实实,而她的家庭却是多灾多难,丈夫脑溢血瘫痪在床数年,女儿年仅10岁,多年来她一边工作赚钱养家,一边照顾卧床的丈夫和年幼的女儿。沉重的家庭负担压在她瘦弱的肩上,但她没有放弃,始终艰难地支撑自己的家庭。然而病魔无情,2016年8月22日,安姿颖
“以爱疗心,用心暖心。”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女三病区主任王陶丽和她的团队常以此共勉。 女三病区收治病人以急性期病人居多,此类病人包括急性发作期病人、新发病人和急诊病人,治疗工作不仅风险大、难度大,且始料未及的情况多发。多年来,王陶丽带领团队坚持以爱疗心、以心暖心,形成了药物-心理-认知-康复等规范化的综合治疗模式,临床治愈率持续提高,复发率不断降低。 一位40多岁的病人,患病多年,由于亲属对精神疾病存有偏见,对其一直实行家庭隔离,病人无法得到规范的治疗。病人不仅思维、情感、行为异常,而